珠玑巷,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城北部偏东,在323国道南雄至江西大余公路9公里处的沙水村。该巷南起驷马桥,北至凤凰桥,全长1.5公里,是古代五岭南北梅关古道的必经之路,其古朴风貌犹存。珠玑巷有三街四巷,即珠玑街、棋盘街、马仔街;洙泗巷、黄茅巷、铁炉巷、腊巷。
珠玑古巷名字的由来
珠玑巷本叫敬宗巷。据《直隶南雄州志》、明代屈大均《广东新语》和中山黄慈博《珠玑巷民族南迁记》的记载所述,珠玑巷得名,始于唐张昌。张昌家族七世同居,唐敬宗宝历元年(825年),朝廷为表彰其孝义,赐珠玑绦环以旌之。为避敬宗庙谥,敬宗巷便改称“珠玑巷”。珠玑巷得名有近千年历史,因此人们称之“珠玑古巷”。

珠玑古巷的研究价值
珠玑巷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,被誉为“中华文化驿站,天下广府根源”,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岭南古驿道上的一个商业重镇,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一个中转地,也是当今数千万广府人及海外华侨的发祥地和祖居地,在岭南人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。当年,珠玑巷的住户又再南迁到珠三角地区乃至港澳及海外,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一百八十三个,其后裔繁衍约八千多万人,形成了以粤语为语言体系的广府民系,同时也开创了灿烂的岭南文化,是广府人的发祥地、广东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,有“广东第一巷”之美誉。
在移民历史中,珠玑巷被誉为广府人的故乡,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是因为它是移民进入岭南的首站和中转站。以地界五岭南北,位于大庾岭南麓的珠玑巷为始祖居地,可以认为是广府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加以定位,即是中原人,更重要的是作为“岭南人”而存在。据民国时期中山黄慈博先生遗稿《珠玑巷民族南迁记》称:由珠玑巷南迁南海、番禺、顺德、新会、鹤山、 中山、东莞、恩平、广宁、清远、宝安、阳江、增城等地的氏族有73姓,164族。
珠玑巷170多个姓氏数十万人的南迁,对岭南的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。在颠沛流离的路途中,本没有亲族关系的各家各户之间却形成了“异姓一家,同舟共济”的手足之情,并为岭南地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,使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,成为岭南最富裕的地区。他们重视文化教育,注重人才培养,使岭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宋代以后迅速赶上了中原地区。他们在各地定居,开枝散叶,与当地土著人逐步融合,形成了以粤语为语言体系的广府民系。他们在艰苦动荡的迁徙中,为当地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,大力发展当地经济,为岭南地区乃至港澳海外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珠玑巷成为了岭南地区接受与传承中原文化的起点,促使岭南文化源源不断接受中原文化辐射,对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

珠玑古巷是全国三大寻根地之一,被誉为“中华文化驿站,天下广府根源”,华夏民族历来有着浓厚的故乡故土观念,而姓氏就是代表着每个人及其家族的一种符号。从姓氏的形成、发展、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,它是构成华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。
广东福鹿游国际旅行社www.fuluyou.com广东福鹿游国际旅行社电话020-8370 6702
以上信息由广东福鹿游国际旅行社整理编辑,欢迎访问广东福鹿游国际旅行社了解更多,广东福鹿游国际旅行社服务热线 400-8398-002韶关旅游,广东到韶关旅游价格,韶关旅游攻略,韶关旅游资讯